【运动员网志】四年一届的亚运会剩余半年时间。自从球场重开,大家也很积极去准备。加上关闭了球场大半年,大家犹如野兽出笼,誓要第一天就打到力竭为止,一下子打十小时,从未如此渴望站在球场的瞬间,相信大家已经深深体会到。
玩乐归玩乐,训练归训练,我们始终要认清下一个目标 – 杭州亚运会 。我们首要解决的,是检讨队内一直存在的短处,继而想尽办法在有限资源及时间下去改善,长处则继续钻研,务求下次发挥更好。
但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球队而言,能解决的难度是很大的,但却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就是「让一队业余球队变成一队职业球队。」
只就字面解说很浅白,让业余球队的每一个人把工作转成全职运动员就可以。但在香港,团队球类运动几乎无可能职业化,要职业化要配合很多因素,为各方面提供诱因,互相支持下才做到职业化,这个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我不会就此多作讨论。我这里的意思是,这队业余队依旧是业余队,每人都继续有运动员身份以外的正职,但训练,心态,打法,概念等等都是职业级的。
提出这个讲法的原因是,若果要提升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例如亚运会,这个转变是必须的,但背後其实非常残酷。
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原因,对面的对手全都是职业球员。只有职业对职业才有胜算。业余跟职业根本不能混为一谈。相信大家都曾经於不同的媒体看过一些在NBA表现非常糟糕的球员,走到街场上与自觉很强的路人单挑,结果往往都是NBA选手完美辗压路人。总结是你的兴趣绝不能与别人的职业相提并论。可见,职业总比业余技高一筹。要知道职业球员背後付出的汗水及努力。
第二个必须改变的原因,发挥的稳定性能大大提高,直接提升比赛表现。职业化後,球场表现直接关乎自己的饭碗,表现差,小则无法获得出场机会,大则遭球队弃用,不再续约,成为失业大军。因此,职业球员的打法都往往都是实而不华,以结果为本,该入球的入球,只做该做的事,务求用最小的力气去完成,绝不拖泥带水。当然亦存在部份华而不实的职业球员。但更多的职业球员选择将稳定性发挥得极致。
但职业化训练谈何容易,背後要舍弃许多事情。
职业化训练会令兴趣变得毫无乐趣。由於以结果为本,此後在球场的每个动作都得向着得分这个方向,简单利落的动作比花巧的动作有更高的稳定性及得分的成功率。日後在场上就要一直寻找一个最有效从对队身上得分的套路,成功得分则一直使用,直至对方能成功防守。虽然单调乏味,却是胜利的方程式。因此,不能再因自我感觉良好而做一些低效率而高风险的动作。但在香港地,到球场打球就是为了放松开心,做自己所想,那怕那球不进,是一球失误。总之我的感觉就是爽。难道在球场亦要时刻紧守岗位,绝无半点差池。我又不是在上班,为什麽要这样做?
职业化打法与本地打法天渊之别。香港地打球一直都是智取,用最少力气去打每一球,尤其在防守端。当用身体质素较量取胜,会被视为胜之不武,甚至以「波牛」形容。「我只是不及他更快/更壮/更能跑,要不然我也赢。」成为热门的藉口。记得在准备上届亚运会时,有幸到内地接受过三个月的全职训练,每天六小时,上下午各三小时,一星期六天,那段体验令我毕生难忘,每次训练就是想办法尽快下班。
记得当时回到香港比赛,感觉只是跑就可以得分,那就继续跑,因为毫不费力,既简单又直接。在职业化这个高强度训练之下,体能状况根本不会太差,训练时已不知不觉被洗脑成不会浪费力气去做花巧动作,一旦失误,换取又是一次重新来过,倒不如稳打稳紥去完成,早点休息,早点吃饭。在国际赛,对手就是这样看待我们,能够用身体质素辗压我们,就绝不用其他技术,对他们而言,就像吃生菜一样。我们亦不能像在香港比赛一样,等对手累了,就自然打不进这种佛系方法,即使给我们等到,比赛结果都已经尘埃落定。这也是我们面对的第一关,过关後才有条件与对手技术较量。但在香港地,大家都只是为了球场放松走走,却不断你来我往,又为什麽要这麽辛苦得跑上跑下,用这种有别於本地的国际赛打法?
在几乎无可能当全职运动员的环境下,若然整个球队都向这个职业化方向进发,在国际水平上必定可以大大提升,与各队实力拉近。前题是,整队中每个人(手球是18人)也要有同样想法。但我又不是职业球员,为什麽我要牺牲自己的乐趣去强逼自己在业余环境下进行职业训练?我又有何得益? 换着是大家,又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