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偏偏这碎银几两,要历经万难讨来。
上周三,前国足队长、国足主力球员蒿俊闵在微博上公开“讨薪”,怒斥武汉卓尔职业足球俱乐部拖欠工资,无诚信无尊重可言。
一时间,俱乐部里的数名球员“揭竿而起”,共同转发微博向卓尔老板阎志“声讨”,这位沉醉在诗坛国度的地产大佬,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网友戏谑到,“让老板送首诗抵债吧。”
另一厢,财大气粗的广州恒大,同日发布了广州足球俱乐部球员降薪通知,一线球员封顶最高年薪由原来的500万降至60万,降幅近9成,且只能3人获得,其余根据梯队逐级下调。
|图源:网络
此次降薪,无疑将男足球员的生活标准大大下调了:2000多万的别墅,一个月还房贷20多万,如果降到年薪60万,吃土都供不起了。
前脚刚与恒大解除合约的归化球员高拉特,后脚就把13万/月的汇悦台房子急急忙忙转租,限薪令把球员们打得晕头转向,“金元足球”时代也是时候说拜拜。
看到这,有人开始担忧起中国男足的未来,毕竟留给他们的对手不多了。
|图源:网络
而小编看到的,是房地产与足球过度的捆绑关系,地产大佬偏爱玩足球,虽赔钱但能赚吆喝,增加品牌曝光率,另外,借机以“足球”为名圈地似乎更合规合理。
最顶峰时刻,中超共16支球队,全部具有房地产背景,中超联赛,也是中国房地产足球联赛。
但去年冬雷轰轰,房地产迎来战时年代,金主爸爸们要断臂求生,只能率先放弃足球这只吞金兽。
拿广州足球俱乐部来说,这个烧钱项目,7年半的时间合计亏损超过86亿,这数目可以把一套房子塞得满当当。
|图源:网络
如果说足球欠薪是多年顽疾,那地产圈的欠薪想必已经发展成“合理存在了”。
宇宙房企年前就有员工自爆,工资提留部分拖欠至年后还没发,本来应属于每月正常的工资,却被冠上【年终奖】的美誉滞留到年前发,期间持续的优化一线员工,让员工在年终奖和赔偿金做选择,甚至在微博上发起“美好讨薪季”的话题,一张张充满反讽意味的宣传海报,让人觉得辛酸又好笑。
|图源:网络
提留这个骚操作,佛山陶瓷行业也玩得麻溜,去年一抓一大把没有发提留过年的公司,但他们不擅长反抗,逆来顺受,也是大部分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这家开发商一边在大规模收购物企一边却欠薪不发,才是员工难以解气的地方吧。
粮草吃紧成常态
在房地产行业,资金就是企业生命线,融资难、地产贷款不受待见,直接影响企业输血通道。
不少房企变着花样来融资,发放类似基金产品的“员工福利”,同时鼓励管理层接受“期权激励”,接连被炸雷的p2p也曾是房企的融资工具。
从结果来看,成效甚微,保住现金流还是一大经营难题。
有房企直接宣布躺平。
名门地产(河南)在情人节当天,发布了从2月17日-5月31日的放假通知,期间每人每月发放最低保障工资2000元。
|图源:网络
这家房企曾红极一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最终因战略错误深陷资金链危机,多个项目被爆出问题,名门地产几乎等于破产。
业内铺天盖地的欠薪、裁员、内卷等负面新闻,弥漫着悲观情绪。
如今地产人开始流行一句话:“今天你被优化了吗?”
也许没有“特殊待遇”,就是最好的待遇。
房企解套求生 轻装上阵
如果一两家房企出现倒台风波,尚且可以称为概率事件,但去年的暴雷已然是大规模爆发,地产人在风声鹤唳中度过不平静的一年。
房地产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足球,金主爸爸插足的副业不少,酒店、餐饮、影视......包括数十个上下游产业,都在艰难求生。
大浪淘沙后,房企终于意识到:“轻装上阵的意义。”
红档房企减少在公开市场的拿地次数,同时积极出让部分重资产,比如hd出售旗下办公楼、bn出售物流园、旧改项目等资产,快速卸下包袱,换来现金流。
尚在安全区的开发商也未雨绸缪,如“不死鸟”rc卖掉贝壳股份、杭州核心位置酒店和写字楼;绿档sm出售深坑酒店,加快储备资金。
|图源:网络
此外,提高楼盘销售率,不惜牺牲价格,以求缩短去化周期,虽然没有卖资产快,也是守紧钱袋子的好方法。
事实上,近年来房企对销售回款率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并明确相关回款业务指标:项目签约达成率、回款达成率、里程碑节点达成率等。
郁亮在万科2022年年会中表示:房地产已经进入“黑铁时代”,今年是“背水一战”的一年。
这也许是一件好事,房地产诞生的本意是缓解住房问题,在逐渐市场化的发展中,房子更像一个金融产品。
据统计,我国房地产贡献约20%的gdp、约40%的财政收入,构成约60%的家庭资产等。
这是近几年房企盲目追求规模的结果,扩张步子迈得太大,以债养债,难免会跑丢了鞋。
当下,购房者的置业信心还待重振,再用花拳绣腿的形式主义来忽悠客户已经不可行,专注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线,才是房企从乱局中脱颖而出的秘诀。
期待有那么一天,真正的产品时代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