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村永辉非常强大,中国球迷非常羡慕。」日本男篮在巴黎奥运会上用了两场比赛,让中国球迷成为亚洲球迷。当日本队的比赛评论区充满了来自中国球迷的致敬时,就足以证明他们的表现和赢得的尊重。
对中国球迷来说,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完全没有资格与中国队相比的日本篮球,已经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没有人能一步登天,这种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奋斗,日本篮球运动员正在让漫画中的梦想逐渐照进现实。
为什麽要讨论日本篮球?
1930年,日本篮球协会正式成立,但日本顶级篮球联赛直到1967年才开始运营,大部分球队都是为大企业设立的,形式上更类似于业余篮球。
虽然《灌篮高手》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全球,推动了日本篮球的专业化,但与热门足球和棒球相比,篮球在专业层面几乎没有人关注,处境尴尬。一些日本篮球运动员曾经吐槽过:「在日本,篮球是一项仅次于棒球和足球注册人数第三的运动,但媒体对篮球的报道很少,甚至不如冰壶受欢迎。联赛的消息只是一条线,没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了。」
更为致命的是,到2005年,由琦玉和新泻两支球队带头,日职篮分裂为JBL和bj联赛,这两支球队在职业化方面存在分歧。
JBL联赛有12支球队,主要采用FIBA规则,后台多为丰田等巨头企业,2013年更名为NBL。;另一方面,bj联赛吸纳了由日本职业篮球联赛推动的24支球队,主要采用NBA规则,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
这样,日本就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两个职业联赛的国家,违反了国际篮联制定的规定。「一个成员国只能拥有一个顶级篮球联赛。」规定。2008年,国际篮联对日本篮协发出警告,要求整改职业联赛分裂问题。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日本篮协主席同年10月闪电辞职。因此,2014年,国际篮联对日本方面发布了无限期停赛处分(实际上持续了一年),禁止其参加任何国际比赛。
在危机时刻,日本篮球协会决定吸收日本足球的成功经验,雇佣有经验的人。「日本足球之父」川渊三郎被称为新任日本篮球协会主席,而篮球协会主席(秘书长)给了大河正明担任日本足球J联赛常务主任。
在担任日本篮球协会主席之初,川渊三郎彻底梳理了日本职业篮球的发展,裁掉了近90名在篮球协会工作的日本篮球界人士。同时,他们将两个长期内耗的职业联赛合并起来,率先组成一个新的日本职业篮球联盟B.LEAGUE(简称B联赛),让国际篮联取消对日本篮球的全球禁赛制裁。
在三个月的时间里,B联赛获得了当时NBL和bj联赛47支球队的加入申请,而改过自新的B联赛分为1级和2级两个梯队,每级18支球队,每支球队每季度有60场比赛,规模初显。
在川渊三郎的规划下,B联赛借用了足球J联赛的成功模式,比如严格执行俱乐部准入制,寻求强大企业的财力支持,保持俱乐部商业发展的独立性,建立明确的升降制度,引入大量归化球员,培养混血球员进行俱乐部青训,支持本土球员出国留学等一系列措施,让日本职业篮球从内忧外患中获得自我救赎。
在体育场之外,联赛文化建设不断感染全国篮球氛围。B联赛一大早就推出了t恤、围巾、手帕、限量手表等周边产品,甚至邀请井上雄彦在B联赛首个赛季的总决赛中为比赛制作特别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井上雄彦还观看了日本和法国的奥运会比赛。比赛结束后,他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一场精彩的比赛。我为我们的日本男篮感到骄傲,全世界都看到了他们值得胜利的表现。继续挑战半决赛——另外,值得成为法国男篮。恭喜你赢了。」
井上雄彦对日本篮球的关注和支持已经超越了漫画。早在2006年,井上雄彦就设立了部分版税作品。《SLAM DUNK》奖学金,用于每年资助一至两名具有篮球天赋的日本高中生赴美留学。
更加珍贵的是,井上雄彦并没有给这个奖学金冠带来多么沉重的使命感:「这不是让一个球员出国留学去NBA打球的绝对目标,因为球员肯定会遇到瓶颈。去过美国后,他们可以回来为日本篮球行业做点什么,这或多或少会影响日本篮球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这个奖学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2008年到2022年,共有14名国际学生作为奖学金获得者前往美国。虽然没有人成为日本国家队的成员,也没有人有资格闯入NBA,但大部分14名国际学生都成为了职业球员,将美国的篮球理念带回了日本,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篮球水平,为日本篮球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奥运会之前,河村永辉和灰熊签下了Exhibit 10合同
回顾过去,日本篮球真的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但只有10年。然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飞跃式的进步,在老一辈球员淡出舞台后,他们仍然可以拥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来促进体育水平的不断发展,这也与当地教育建立的体育积累息息相关。
在日本篮球飞速进步的背后,「宽松体育」的长期效果
常言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日本的篮球体系建设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起点是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减轻学业负担。「宽松教育」。
因此,1972年,日本教职员工组织(日本教育工会)提出「宽松教育」概念。希望通过增强体育、美术、音乐、科技等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活能力,释放青少年对兴趣和个性的追求,学习评价标准逐步向综合性转变,引导教师和家长更加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在这种背景下,原本被视为日本教育体系重要环节的体育也被日本人提升到了更高的位置,开始增加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大规模开展体育教育。
一九八九年,日本在初中修订的《学习指导纲要》中提出,「参加学校运动部活动可代替部分或全部必修俱乐部活动。」。这一规定为学校运动部门和活动的教育地位建立了基础。
从小学开始,学校不但鼓励,甚至鼓励,「强制」学生参加一项运动。即使学校不强制,父母也会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部活」,即使被视为异类,也很难融入校园群体。
道部会和篮球部在《灌篮高手》中「抢人」这个故事,就是日本校园里真正存在的日常生活。
从日本篮球的发展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绝对没有直接的捷径。
无论你窥探哪个国家的篮球发展曲线,一个共同的规律是:只有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做起,从校园、青年训练、草根做起,尊重体育规律,给教育一个空间,你才能取得成果,带来成就。
把视角拉回中国篮球。日本篮球作为一支发展迅速的新生力量,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日本队的优秀就开始完全否定和反思从竞争到商业。
在中国篮球,如果你想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你需要收集先进的东西,而不是试图得出所谓的结论和方向,你认为你现在可以理解。